日期:2025-07-18 10:32:13
在金融领域,“灰犀牛”常被用来比喻大概率风险:它们体型巨大,本不该被忽视;但因其发展缓慢,反而让人疏于防范。在杨浦区控江路1455弄小区居民眼中,小区内5棵香樟树,就是社区居民身边的“灰犀牛”。
在控江路街道,有39个老旧小区。有的树已高过楼顶,枯枝和落叶落在楼顶天沟阻塞排水;有的树根系过于繁茂,堵塞了地下的排水管网。有的树离居民楼过近,枝干频繁拍打楼体;有的树生长发生倾斜,存在倒伏伤人风险。野蛮生长的大树,已越来越难让社区居民“视而不见”。
今年,控江路街道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全域开展树木遮挡治理的试点街道。依托“多格合一”工作机制,30多位绿化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控江路街道39个老旧小区,对4000多棵树木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摸和测绘,并与社区干部共同编制了《树木修剪指南》。一场针对老旧小区树木的“绿色旧改”,正在悄然展开。
多方资金撬动下,首批537棵树木已于不久前完成修剪。困扰社区多年的大树,终于得到有效治理。
更深层的变化,也正在社区发生。
隐患
在控江路街道,许多老旧小区建成已有数十年。冬去春来,不知不觉间,曾经与居民生活互不打扰的树木,开始慢慢侵占居民的生活空间。
控江路1455弄小区,修剪前的香樟树。
控江路1455弄小区建成于1964年。8号楼前,一棵近20米高的香樟树,已经高过6层的居民楼顶。居民说:“树冠越长越大,有的树枝挂在电线上,有的树枝伸进居民窗户,有的树枝缠绕外墙的空调外机和晾衣杆。”
因为树木高过屋顶,每到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被风吹落的枝叶落在屋顶,经常阻塞用于排水的天沟,造成屋顶积水。积水可能渗漏造成居民家中漏水,还会增加屋顶负重,长期可能增加房屋结构老化风险。
小区内,4棵树冠繁茂的香樟树分列左右。凤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法喆祥说:“树木过于高大,居民又频繁从树下经过;每到极端天气,最担心落下的枝干砸伤居民。”
在控江路1039弄小区,居民有着相似的烦恼。小区内,生长着80多棵高耸的水杉树,最高的树有10层楼高,而大树旁的居民楼,不过5层楼高。空中,从树冠掉落的枝叶堵塞屋顶天沟。
凤城二村小区,修剪前的4棵水杉树。
在凤城二村小区,大树扰民的情况又有不同。江浦路与延吉路的路口旁,4棵30余年树龄的水杉树紧邻着居民楼。由于树木过于高大,每到大风天气,高层居民楼外的树枝在风中大幅摇摆,不停敲击居民楼外墙。有居民多次向居委会投诉:“这树再不修剪,房子都要被‘敲’出裂缝了!”
居民的担忧不无道理。凤二2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郁海鹂告诉记者,小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后来又经过两次改造,加高了楼层。近几年来,随着树木不断长高,枝干敲击居民楼的情况越来越频繁。
双阳二村小区,4棵香樟树。
在双阳二村小区,4棵高大的香樟树也成了居民安全的威胁者。双阳二村小区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63、64号楼北侧几米外,4棵香樟树紧挨着一堵围墙生长。围墙另一侧,就是控江中学的校园。令人揪心的是,4棵香樟树冠一侧轻、一侧重,树木向控江中学围墙一侧倾斜,造成多处地砖开裂。
大树为何倾斜?双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陶凌云说,大树由于受居民投诉,物业公司多年以来对居民楼一侧进行修剪,校园一侧则长期未经修剪。单侧修剪造成树木生长发生倾斜,存在汛期倒塌的安全隐患。
还有居民向记者说起:部分小区由于修建了地下车库,供树木生长的地下空间相对不足。多年以来,树冠已经生长得十分繁茂,树根却可能相对较浅,树木整体“头重脚轻”,容易倒伏威胁居民出行安全。
试点
居民对物业服务的需要,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希望小区的事有人管、管得好,小区品质能提升、更宜居。
去年以来,树木治理相关投诉,已成为控江路街道居民反映的高频事项。控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春怡发现,街道2024年度12345热线工单中,涉及绿化修剪引发的矛盾共109件。而对小区来说,独自治理“大树扰民”,存在缺实操指南、缺资金支持两大难点。
缺实操指南——《上海市绿化条例》规定,居住区绿地由业主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或者业主负责养护。而作为养护单位的物业,往往缺乏专业能力。有的小区发生过修剪工从空中坠落的事故,所幸工人受伤不重;有的小区还发生过修剪不规范导致树木凋亡的事件,引发不少居民投诉。
缺资金支持——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费普遍偏低,控江路街道相当多小区至今仍维持着每平方米每月0.8元的最低标准。许多老旧小区,深陷“物业收费标准低,服务水平跟不上,居民满意度低,物业费也就越发难以上调”的恶性循环。有物业公司坦言:每年的物业收费用于雇佣保安、清运垃圾等基本开支尚且捉襟见肘,向小区居民专门募集树木修剪费用,更是难上加难。
成调研组开展排摸。
破解物业治理难题,党建引领是关键。搭好平台、建好机制,才能统筹各方力量,合力解决居民诉求。
针对小区独自治理“大树扰民”两大难点,控江路街道今年起开展全域治理。通过“多格合一”,与市、区相关主管部门单位共同开展树木遮挡治理试点。一场针对老旧小区树木的“绿色旧改”,正在悄然展开。
今年6月,在市绿化市容局的指导下,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30余名绿化专业技术人员,与街道、居民区干部组成立调研组,分别对控江34个老旧小区树木的品类、冠幅、生长状况及周边建筑情况等信息开展不间断排摸,并广泛听取周边居民对树木遮挡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排摸发现,537棵树木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树体歪斜、冠幅过大遮蔽采光等问题。依托联建单位专业资源支撑,街道整理形成“一树一档”的《控江路街道老旧小区树木地图》,并进一步形成“一树一案”的《树木修剪指南》。
自此,控江路街道4000多棵树木的养护与修剪,有了清晰且专业的规范。每棵树各自的修剪周期、标准强度、专业手法和安全规范得到明确,树木既能“健康重生”,又不会过度生长。
控江路1455弄小区,香樟树修剪中。
资金方面,街道层面“团购”修剪服务,大幅降低了树木的修剪成本。法喆祥告诉记者:两年前,凤城三村小区曾独自修剪3棵水杉树。修剪规模较小,导致单棵树木的修剪成本较高。比如,设备使用费的标准是3500元每天,哪怕只修剪一棵树,也要花3500元。
今年4月,陶凌云曾考虑修剪双阳二村小区的4棵香樟树,却被一张报价单“劝退”。他给记者详细算了笔账:小区独自修剪,需要人工费7200元(8人2天)、垃圾清运费10500元(6.8米绿化垃圾车7辆)、工具车使用费800元(两天),平均每棵树木修剪花费4625元。
今年6月,街道全域开展树木遮挡治理试点后,他又一次收到报价单:单棵树木的修剪成本降至550元。原来,街道很多小区都有修剪树木的需求。从街道层面统筹,500多棵树木共同修剪的规模效应,使单棵树木的修剪成本大幅降低。
凤城二村小区,4棵水杉树正在修剪中。
示范
强化党建引领、深化物业治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人民城市建设,关乎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在控江路1455弄小区,记者看到,曾经野蛮生长的香樟树经过回缩式修剪,已收回了曾经伸向居民窗户和阳台的枝叶。夏日炎炎,粗壮的树干将很快生出新的枝条。首批537棵出现不同程度的树体歪斜、过高难以修剪、居民修剪诉求强烈的树木,已于不久前完成修剪。困扰控江路街道39个老旧社区多年的大树,终于得到有效治理。
控江路1455弄小区,香樟树修剪前后。
大树扰民的困扰,不仅发生在控江路。
今年7月,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在阳光名都小区召开“小区树木遮挡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发布全市首个街道级《曹家渡街道小区树木遮挡治理工作指引》。
阳光名都小区建成于2004年,高绿化率曾是小区环境的亮点。可二十年过去,树木日益高大繁盛,过去的亮点竟成了如今的困扰:有的住户苦于树木遮挡阳光,有的住户却珍视树木的绿意与清凉。
为平衡多方诉求,曹家渡街道专门制定了相关工作指引,为辖区内14个居民区、92个小区的3.2万户居民提供科学合理的树木修剪依据。阳光名都小区将根据指引,修剪88棵树木,让绿荫成为风景而非烦恼。
无独有偶,今年4月,松江区江南文化园也有居民投诉,小区多棵树木遭“断头式”修剪。原来,是小区另一户居民多次反映树木影响采光通风,物业才应居民要求进行修剪。
《控江路街道老旧小区树木地图》和《树木修剪指南》。
与房屋一样,树木也会随时间变得老旧。如何养护,却是上海多地正在探索的新课题。在全域开展树木治理的探索中,控江路街道始终追求“从一件事到一类事”的示范性。
比如,一份在全市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区绿化修剪手册。试点工作中,街道与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制的《树木修剪指南》,充分结合上海气候特点、树木生长规律及老旧小区实际需求,明确不同树种的修剪周期、标准、强度、手法、安全规范、参考收费标准及居民征询流程,还配套图文并茂的示例图解,让小区绿化修剪有规可依、有例可循。
比如,在为4000多棵树制定养护方案中,街道工作者逐渐意识到:目前上海许多居住区种植的树木中,部分品种其实并不适合在居民区种植:有的树木生长过快,短短几年就会侵占周边居民的生活空间;有的树木树龄较短,易发生歪斜造成安全隐患;有的树木容易落果,弄脏树下的座椅设施或车辆……一张居民区不适宜种植的树木清单,也正在筹划当中。
树木地图。
树木地图。
更实际的,是修剪树木的经费问题。鉴于老旧小区维修资金有限的情况,街道将依托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做好托底,探索“政府补一点、单位担一点、居民出一点”的多元分摊模式,用少数经费补贴与专业化服务,撬动老旧小区居民出资参与的主动性。
据介绍,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后续还将进一步将相关工作推广至商品房小区,引导物业单位参照标准开展绿化管理。
变化
试点以来,更深层的变化,也正在社区发生。
有的社区,居民之间更理解、信任了。在松花江路928、930号小区,树木遮挡问题中,藏着老旧小区的邻里矛盾——楼上居民偏爱窗前绿意盎然的景致,而楼下居民却被茂密枝叶遮挡阳光。
“楼上赏绿、楼下遮光”的矛盾形成,每当有居民提出修剪树木,居民之间总会吵成一锅粥。邻里之间如何达成共识?双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晓晴磨破了嘴皮。她劝楼上居民:“比如,未来需要加装电梯时,也需要楼下居民理解楼上居民的难处。现在不理会楼下居民的采光需求,未来加梯时,怎么得到楼下居民的理解支持呢?”
控江路1455弄小区,意见征询会上。
在控江路1455弄小区,法喆祥带着树木地图和修剪方案敲开居民家门,挨家挨户征询意见。广泛倾听居民想法与希冀,在小区269户居民中寻求社区治理的“最大公约数”。“树”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人”的工作。治理“一棵树”的问题,激发了小区居民社区治理的自主性。
“对于社区建设,每个居民都有追求美好的向往,但从前因为没人带头解决、费用问题复杂、害怕承担责任等原因,缺乏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法喆祥说,通过党建引领破题、专业标准筑基、民主协商聚力,许多老旧小区的居民开始觉得,自己也是社区的主人,要参与到共议共治中来。
从“事事难以达成共识”,到“以96.3%赞成票通过”修剪方案,一种“共同体”意识正在控江路1455弄小区形成。
施工人员进入小区时,许多居民纷纷打开窗户,共同关注着家门口的新变化。困扰居民多年的大树终于修剪完成时,不少围观的居民自发鼓起掌来。对居委会与物业的支持与信任,也正在形成。
“或许,这就是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正向循环。”法喆祥说。
万隆优配-在线炒股配资开户-怎么加杠杆买股票-线下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