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30 11:00:51
“让更多老百姓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好。”7月29日,在同济科技园普陀园举行的2025年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生命健康专场上,惟爱医疗市场总监徐晟栋刚结束路演,身边便聚拢了多位企业代表。活动现场,聚焦眼健康、微针监测、抗肿瘤抑制剂、人工心脏等领域的6大创新项目轮番登台,接受专家评审。
这场由区知识产权局牵头组织的大赛,聚焦专利转化运用,是连接创新与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继2024年联合常州举办大赛并取得佳绩(获长三角总决赛1金2银3铜)后,今年赛事再度升级,联动沿沪宁七市,旨在持续挖掘转化高价值专利,更大力度促进高效益运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路演项目中,来自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成果占据半数。“葡甘露是由人体共生真菌的生物合成物,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非常适合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贾鑫明带来的葡甘露聚糖抗肿瘤新制剂项目,目前已完成动物实验和第三方安全性验证,计划年底前投产,并寻求政策绿色通道加速上市。
尽管项目落地普陀仅半个月,但团队与同济科技园普陀园的合作渊源深厚。“从2020年入围同济大学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始,园区就持续跟踪我们的进展,”贾鑫明表示,“前期的高效沟通大大降低了本次落地的成本。”
医院提需求、高校做攻关、园区促转化,葡甘露聚糖抗肿瘤新制剂项目的快速推进,可以说是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闭环的典型案例。依托同济大学医学院整建制入驻沪西校区的学科优势,同济科技园普陀园携手普陀区共同构建了“政策-资本-载体-服务”一站式全周期赋能生态。
同济医院科研处知识产权专员戴晨昀对此深有感触,她透露,去年参加类似活动后,普陀区内企业主动对接医院项目,年内共完成12项专利成果转化,“医院专利虽源于临床需求,但一个产品真正从研究走向实际应用,离不开与企业的深度协作。”
企业的产业化路径同样需要多方支持。徐晟栋表示,入驻同济科技园普陀园后,园区协助对接创业担保基金和银行资源,缓解了新产品研发资金压力。谈及下一步发展,他透露正在考察沿沪宁产业带城市建立生产线的可行性,泰州因其现有合作伙伴和园区的针对性引荐成为重点考察对象。“无论是政策还是经济效益层面考量,泰州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徐晟栋说。
“本次路演的优质项目已纳入园区‘专利加速池’。”同济科技园副总经理、普陀园总经理孙鸿岩介绍,未来将精准匹配产业基金、临床资源、注册申报绿色通道等关键要素,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快步走向市场。目前,园区已培育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在生命健康领域孵化出致慧医疗、施江医药等一批潜力企业。
当前,普陀区正着力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孵化器和服务中心”。作为普陀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健康产业2024年产业规模已达700亿元,增速位居全区四大产业之首。区校合作成立的同济生命健康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更是在全市率先实现高校实验室资源和大型科研设备向社会共享,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随着更多项目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一条以临床需求为起点、园区赋能为支点、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为辐射路径的创新转化闭环,已在普陀初具规模。
万隆优配-在线炒股配资开户-怎么加杠杆买股票-线下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