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20 11:29:19
本周日(7月20日),第十届六盘水马拉松将在贵州六盘水市凤凰山脚下隆重开跑。届时,32000名跑者将如潮水般涌过起跑线,沿着那条象征资源型城市华丽转型的柏油赛道,展开一场盛夏的奔跑盛宴。
自2013年夏天首届赛事举办以来,六盘水马拉松与这座城市一路相伴成长。十余年间,已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6万人次跑者参与,共同见证了这座“江南煤都”逐渐褪去昔日的黑色印记,转而以“中国凉都”的清凉形象在乌蒙山脉间响亮崛起。
作为中国马拉松赛事中罕见的夏季赛事,六盘水马拉松(简称“六马”)凭借其独特的19℃凉爽夏天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赛道。六盘水这座被中国气象学会于2005年授予“中国凉都”的城市,因其独特气候优势,成为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这为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绝佳条件。
云南跑者石磊是“六马”的忠实参与者,他回忆道2013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并不多,当时六盘水马拉松仅有约1.2万名参赛者。由于地理接近和独特的凉爽气候,七点半的晨跑甚至带有一丝清凉,令他深深喜爱这里的赛事氛围。不同于其他中国马拉松多集中于春秋季节,“六马”填补了6月至9月夏季马拉松赛事的空白。梁嵩,作为赛事筹备的“全勤元老”及2025年执委会成员指出,“尤其在大暑节气前后,全国可举办赛事的地方寥寥无几,而六盘水夏季最高温仅约28度。”
展开剩余76%赛事不仅吸引大量跑者,还极大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每年赛事期间,六盘水涌入的游客总数超过10万,直接参赛者约2万。主办方数据显示,马拉松周内,城市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及购物等多个领域的经济收入显著提升。
六盘水马拉松的赛道被精心设计成一条流动的风景线,贯穿明湖湿地公园、梅花山景区等多处生态景点,打造出绿色经济走廊,形成赛事带动文旅消费的活力闭环。这座昔日煤城借由马拉松赛事焕发新生,跑者也成为推动城市多维度发展的重要“合伙人”。2024年,赛事首次举办招商推介会,吸引200余位来自广东、四川、上海、江苏等地的企业家跑友,促成了多项价值48亿元的产业合作。
此外,“六马”也是老友重逢的聚会。石磊表示,“每年大家都会相约报名,六盘水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赛事结束后,不少跑者选择游览贵州名胜,如黄果树瀑布、梵净山和荔波小七孔,马拉松成为连接更多人了解贵州的桥梁。
从2013年首届发令枪鸣响的感动瞬间,到2015年获得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称号,六盘水马拉松不断迈上新台阶。赛事第二年获评银牌,第三年跃升为金牌赛事,且连续三年承办高规格的全国马拉松锦标赛。自2019年田径协会调整评级后,“六马”现为最高级别的A1类认证赛事,选手成绩可创造全国、亚洲甚至世界纪录。
2025年,六盘水马拉松将升级为涵盖7月12日至27日的“体育文化嘉年华”,从单日竞赛延展为半个月的全民狂欢。赛事创新设置“备战—奔腾—又见”三阶段赛程,融合运动活力、文化底蕴、旅游魅力与消费动能。一系列亲子欢乐跑、山地越野跑及“六马十年记忆展”等活动轮番登场,打造了一个全民参与的开放舞台。
技术创新亦成为本届赛事的亮点,高德地图提供3D赛道预览,AI智能检录系统提升效率,专门为三小时内完成全马选手设计的特色奖章增加参与感。未来,智慧赛道还将配备实时心率监测和AR导航,创新碳积分机制预计可减少每场赛事86吨碳排放,树立绿色赛事新标杆。
梁嵩介绍,今年赛道布置了多个拍照点,跑者可以赛中摆拍,赛后在平台下载专属照片和视频。周到的赛事服务也赢得好评。参赛者石磊称赞主办方安排摆渡车,缓解封路后交通难题,尤其对远住跑友极为贴心。豪华的25种物资参赛包也体现了赛事的诚意。
十余年间,“六马”不仅推动了路跑运动的发展,也促进了六盘水城市的多维升级。梁嵩指出,六盘水是户外运动天堂,越野、攀岩、山地车、桨板、跳伞等项目蓬勃发展,旅游业快速增长,酒店数量较十年前已翻番。
站在新起点,六盘水正瞄准更高目标。今年主办方决定主动放弃贵州首个世界田联标牌。考虑到赛事海拔1800米,追求极限成绩伴随高风险,主办方更希望把“六马”打造为全民运动的平台,鼓励健康参与、平安完赛。梁嵩强调:“我们更关注全民健身,让马拉松回归大众。”
伴随马拉松热潮,六盘水路跑氛围愈发浓厚。跑步协会从最初1个激增至十几个,跑步人数翻了十倍以上,晨跑、夜跑活动蓬勃发展。组委会积极采纳跑友建议,优化赛道设计,降低坡度,增加冲刺区合理性,提升赛事竞技性和流畅度。本地跑者唐荣荣感慨:“赛事越来越专业,调整后跑起来更轻松。”
面对中国田径协会不断更新的赛事标准,六盘水马拉松主办方坚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持续提升赛事品质。梁嵩透露:“未来,我们将始终围绕‘借赛出山’的战略,深化赛事与旅游、文化融合,力争将‘六马’打造为贵州省马拉松赛事的标杆。”
记者:王婧玲
发布于:福建省万隆优配-在线炒股配资开户-怎么加杠杆买股票-线下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